首 页 | 市场原料 | 统计集群 | 纺纱织造 | 品牌推荐 | 人力资源 | 标准与检测 | 非棉与展览 | 节能环保 | 协会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节能环保->最新动态
青海发布会:污染防治突破性进展

  12月27日,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改革开放40周年第十场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司文轩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日益壮大所取得的成就。

  据介绍,改革开放40年,青海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从最初的水、大气和土壤监测逐步拓展推进污染减排、水、大气、土壤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固体废物处置等工作,尤其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排污权交易、环境责任保险等重大改革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黑河出境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以上,龙羊峡水库等重要库区和柴达木内陆河水质长期保持在Ⅲ类以上,2018年湟水河治理呈现历史最好水平。

  ——协同综合治理,全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愈加坚固。在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区、黄河干流和湟水流域,实施重点流域干支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良好湖库生态保护建设等工程135项,圆满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把湟水河污染治理作为重中之重,累计投入近80亿元,实施了污水厂提标改造、截污纳管和排污口整治、中水回用及人工湿地建设、重点支流生态保护修复四个阶段治理,今年湟水出省断水质达标率为100%。合力攻坚东部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并向六州拓展,到2017年底全省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5万多辆,西宁市在西北地区率先完成主城区“煤改气”,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全面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编制全省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规划。着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和拉网式全覆盖,全省已累计整治村庄和游牧民定居点将达到3515个,实现6州全覆盖。

  ——整合资源平台,生态监测网络体系有效形成,科技支撑能力大幅提升。青海省打造了先进适用的环境监测业务体系,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了青海省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业务平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国率先初步建立“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的基础上,建成青海“生态之窗”,并进一步完善了覆盖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立起重点区域生态环境遥感监管平台。同时,构建了青海省环境污染与环境风险监测监管一体化平台,实现了监测监管的协同联动。

  ——强化环境执法,环境监管能力显著增强,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改革开放40年来,青海省不断由“眼观、闻味”等最原始手段,走向大数据集成分析、在线监测、远程观监测、卫星遥感监测多手段监测,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建立运行,建立了全省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管理数据库,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展了伴生放射性矿和集中饮用水源地放射性水平调查工作。

  ——注重改革创新,狠抓制度举措落地,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率先全国在省级层面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顶层设计,《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开启了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真正开端;基本建立形成了具有省情特点的生态文明监测、评价、考核、责任追究体系,制发了《青海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权利义务主体和损害赔偿解决途径。在全国首次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了基于遥感技术编制以实物量为主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工作。并积极推进环保领域改革,排污权交易步入常态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基本涵盖了高风险行业,环境污染第三方运营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司文轩表示,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性战役,持续推动环境质量改善,为人民群众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在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中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环保网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本网最新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京ICP备14037240号-1 公安备案号:110105020399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二环朝阳门北大街18号7层 邮编:100027 邮箱:ccta_bgs@126.com
电话:010-85229649 010-85229419 传真:010-85229649 2010 版权所有 ©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