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市场原料 | 统计集群 | 纺纱织造 | 品牌推荐 | 人力资源 | 标准与检测 | 非棉与展览 | 节能环保 | 协会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品牌人才->优秀人才
两会:让纺织技能型人才更有奔头

 

   

  最近,一篇《为什么几百万中国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也不想去工厂?》的网文被广为流传。其中,制造业为何遇到“招人荒”、为何有技术含量的制造业技工“输给”技术含量不高的快递员等问题,引起了纺织业者的认同和深思。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纺织行业为我国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随着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培养和吸收适合的人才,正是符合李克强总理关于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报告精神要求。如何让行业技能型人才更有奔头?这样的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被不少行业代表、委员热议。

 

  高质量发展要靠高技能人才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总工会界63名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界别提案——《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问题,亟待改进。”提案指出,我国高技能人才储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尚不匹配。据统计,高技能人才占全国就业人口的比例仅为6.2%,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性高技能人才。

  在我国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成为趋势,如何培养和留住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也成了纺织行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有限公司恒盛分公司织造车间挡车工冯丽朝认为,纺织工业以科技、品牌、人力资源建设等为主要方向的转型升级不断深入,企业要提高单品利润、扩大销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就越来越需要一支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大军。但现状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专业技术,很难适应市场订单的多变性。因此,要使纺织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就业,必须认真贯彻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讲述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建设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陈丽芬认为要充分体现工匠价值,不能因为市场过度追求低成本低价格,导致制造企业一线技工工资无法大幅提升,优秀工匠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加大弘扬“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加强舆论引导,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要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倡青少年走进生产一线,了解一线技术工人,以此带动社会形成尊重一线技术工人的氛围,使一线技工有希望、有尊严;让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从幕后走到台前。

 

  用新制度、新标准留住人才

  要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必须有具体的制度和标准。陈丽芬认为,要有效落实工匠制度,把工匠制度落实到我国现有的职业资格目录人才评价体系中去,使企业高技能人才水平得到有效认定,用国家层面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激励政策调动企业培养工匠的积极性。

  她建议,要把弘扬“工匠精神”上升到企业市场准入高度。在制造业企业中设立国家工匠型企业,并制定《工匠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根据企业高技能人才占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质量管理等指标制定工匠型企业认定标准。对于获得工匠型企业认定的企业,国家要采取税收减免、股权激励、金融保险、出口信贷等多种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承担工匠培养的主体责任。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行业协会建设一批技能大赛实训基地,使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对成绩优异的选手以及培养出高技能选手的技术专家和教练给予相应奖励。建立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63位总工会界委员联名提出的建议也指出,目前,高技能人才的技能评价方式较为僵化。技能人才评价忽略了对高技能人才工作业绩的考察,某些职业标准已不能满足新设备新工艺的要求,应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扩大企业技能评价自主权;增加新技术、新工艺的鉴定工种,取消已被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取代的职业技能鉴定工种和标准,满足先进制造业技能评价需求;破除年龄、学历、工种年限等限制,建立优秀技能人才技能资格越级申报、技能等级直接认定制度;允许发明专利证书和业绩要素评定技能等级;按照认定权利企业化、认定资格社会化、激励即时化等扩大企业、行业组织技能评价的自主权,政府部门负责审核企业评价资格。

  建议还提出,应该明确技能人才晋升通道,完善首席技师和师带徒制度。尽快推行企业首席技师制度,由企业管理、评定聘用首席技师。采取政策引导与资金资助相结合,以荣誉、奖金、岗位津贴等方式给予激励。完善师带徒制度,打造劳模和工匠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网络平台,放大技能培训和技术传承的辐射效应。在加强对技能人才的奖励补助方面,优化奖补方式,推行技能等级晋升奖补制度,建立“师带徒”津贴制度;对新引进或参加国内外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及输送单位给予配套奖励;对创新成果转化给予补助或奖励,对采购使用单位给予奖励性补贴。

 

  建立覆盖广泛的职教培训体系

  
 

   

  坚守在纺织一线工作岗位28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纺纱厂细纱工范冬云,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感触很深。

  她说,当前纺织工业面临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要想持续发展下去,必须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管理体系、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第一,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要加强纺织行业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建立区域、领域广泛覆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第二,充分依托国家和行业重大科研及工程项目,加强培养行业科技领军人才。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同时,优化人才管理体系,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推行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通过改善和提高员工待遇,提高人力资源队伍稳定性。第三,与第三方人才招聘机构建立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人才储备库,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建议进一步完善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的人才服务功能。通过立足行业高质量发展,优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工匠评定标准,完善培养及配套激励机制。通过这些举措,为纺织业发展提供完备的人才队伍储备。

 

  63位总工会界委员联名提出,应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力度,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搭建职业培训云平台。推行“线上+线下”“远程+现场”培训模式,开发模拟仿真系统。开展制造业等行业技能人才定向培养。企业给定向培养生补助金,政府给企业补助金。开展技师技术更新培训,给予培训费补贴。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强化企业在职工培训中的主体责任,对职工培训做得好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更大政策支持。强化职业技能竞赛对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的通道作用。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等,优化竞赛组织框架和竞赛体系。组织高技能人才参加国(境)外培训交流。使用财政资金或工会经费支出的,不列为公务出国费用。

(来源:中国纺织报  作者:席萍)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本网最新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京ICP备14037240号-1 公安备案号:110105020399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二环朝阳门北大街18号7层 邮编:100027 邮箱:ccta_bgs@126.com
电话:010-85229649 010-85229419 传真:010-85229649 2010 版权所有 ©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