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市场原料 | 统计集群 | 纺纱织造 | 品牌推荐 | 人力资源 | 标准与检测 | 非棉与展览 | 节能环保 | 协会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市场与原料->宏观经济->国内经济
让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再孤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再度化身“超级推销员”,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高调代言中国制造,既推荐中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厂设施等基础产品,也推荐中国核电、铁路升级改造、汽车组装等方面的高端设备。

  这些举动几乎是近年来总理出访的“标配”,不少中国企业也借力这股好风,在更多国家提升了知名度,甚至开拓了市场。中国企业走出去渐成趋势,这既能化解中国国内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问题,也能推进合作国家的基础建设、民生改善,进而实现互利共赢。

  不过,“走出去”总是知易行难,这里有些是因为中国企业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也有一些是由于外部环境引发的挑战,比如当地社会安全风险、法律法规制度风险、项目投资风险、人事文化融合与机构整合的风险。最近墨西哥高铁项目撤标事件就是一个提醒,尽管它并非中国企业的过错。

  对中国企业而言,一旦要走出去,就需要做好各方面准备。外部环境的风云变化,我们可能不容易掌控,但是,内部风险还是可以大幅化解,尤其是让企业走出去不再孤单,增加一些“小伙伴”,即便遭遇危机也能多几重应对手段。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

  一方面,中国企业走到国际舞台,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也要与同行的“小伙伴”抱团取暖,避免恶性竞争。在具体领域里,中国企业走出去要避免内耗,尽量形成一个拳头,而在海外,也可以在当地寻找更多互利互惠的“小伙伴”。

  另一面,中国装备、中国制造走出去,也需要金融配套的“小伙伴”跟出去,中国企业不能总是一个人在海外“战斗”。比如中国企业走出去后可能会面临资金困难,外资银行由于资质、信用等难题一般不会给中国企业融资,这通常就需要银行“小伙伴”跟着提供配套服务。同样,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各式风险,如果保险业“小伙伴”也能跟着走出去,那么也会大幅降低可能的损失。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也不能变成“经济动物”——只顾闷声发大财,还需要融入所在国的文化、社会,让当地民众也分享发展成果,避免四面树敌让企业遭遇危险,甚至让国家关系蒙上阴影。这就要求中国企业不仅要找到项目合作的“小伙伴”,也需要找到文化、社会上的更多“小伙伴”。

  诚如李克强在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会议上所言,“浇花浇根,交人交心,要通过交心使本组织发展深得人心。要坚持和平发展,更加重视民生和人文合作,打造区域合作新亮点。”这样的新亮点,既需要政府之间加强友好合作,也需要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更加用心。只有国内外的“小伙伴”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本网最新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京ICP备14037240号-1 公安备案号:110105020399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二环朝阳门北大街18号7层 邮编:100027 邮箱:ccta_bgs@126.com
电话:010-85229649 010-85229419 传真:010-85229649 2010 版权所有 ©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