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市场原料 | 统计集群 | 纺纱织造 | 品牌推荐 | 人力资源 | 标准与检测 | 非棉与展览 | 节能环保 | 协会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市场与原料->宏观经济->国内经济
智能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引擎”

  在今年的双11期间,除了传统的美妆、服饰、食品等传统热销品类外,智能家居产品也获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下单。智能音箱、智能门锁、智能投影仪、扫地机器人……人们正用一件件智能家居产品重新装点自己的家,使其更具有科技范。 

  这也反映出,人工智能产业化加速,各大企业不断研发制造出各种垂直细分类的产品,服务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工作所需,进而催生出新的需求、新的产业形态。 

  正如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日前所提出的“智能经济”概念:数字经济在经历了从PC的发明和普及,到PC物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智能经济将给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带来新的活力,是拉动经济重新向上的核心引擎。 

  李彦宏的这一论断在刚刚结束不久的进博会上也获得了更多的共识。在进博会“人工智能与创新发展”论坛上,塞浦路斯议长西卢里斯在做主题演讲时提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西卢里斯称,“我们正在经历着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创新不断涌现,数字化、互联网、自动化以及各种各样的新兴科技,如机器人技术、纳米技术、数字货币、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网络以及人工智能等,日益成为政府和政策制定者、业界、学术界、研究界的重点。因为这些新兴技术,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劳动力现有商业模式和生产力的组织方式。” 

  与会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基图伊也指出,人工智能可以带来很多不同的影响。中国和美国现在非常领先,70%以上AI方面的专利都是中国和美国的。 

  正如诸多国家领导人所认同的,人工智能正发挥日益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AI产业化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已经落地于医疗、交通、农业、工业等诸多领域,并且在代表世界前沿科技技术标准的领域发力。比如在无人驾驶领域,截至今年9月,全国已有至少21座城市建设24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东南部沿海及中西部汽车产业发达的城市。在长沙,百度首批45辆Apollo与一汽红旗联合研发的“红旗EV”Robotaxi车队在部分已开放测试路段开启试运营。这意味着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已走在世界前列,在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筑基上成为新示范。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意味着我国在无人驾驶领域的产业化落地速度越来越快,随着百度等一批企业在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和车辆实测方面的不断突破,有望在这一领域形成弯道超车,成为全世界无人驾驶应用及商用领先的国家。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AI为代表的智能经济将肩负两重任:一是技术自主研发和创新,指向能够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大变革的新科技、新产品、新应用。二是通过AI技术成果逐步融合于各种行业领域,不仅有助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把放缓的产业发展速度补上去,同时也让AI技术获得更为广阔的行业应用空间,形成科技驱动与产业覆盖互为助力的一体发展新格局。也就是说,智能经济的创新驱动不仅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同时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和创新发展的可靠抓手。 

  智能经济被视为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的支点力量,但创新驱动并不能一蹴而就,其实际发挥作用也并非是一日之功。所以,在寄望创新驱动发挥成效的时候,也需要国家政策层面提供大力支持。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 指出,近3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年均增长达20%,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组织面向全社会开展问题调研征集,深入梳理分析研究,制定印发《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在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等启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工作。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国家对于智能经济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体建设,给予了覆盖面更广泛、创新势能进一步聚合的试点样本,智能经济将获得更有利于其加快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创新驱动不是无源之水,创新驱动能力的生产得益于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人才智慧发挥、资金等资源供给,以及充分运用市场自发发展机制的灵活性,国家政策支持的权威性,形成充分发挥参与各方能动性的制导系统。随着国家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日趋明显,社会对于人工智能保持更加宽容、开放的态度,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技术、资本配置更加活跃,我国智能经济所指向的数字经济体成长也就能体现出足够的创新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助力。(来源:新京报)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本网最新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京ICP备14037240号-1 公安备案号:110105020399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二环朝阳门北大街18号7层 邮编:100027 邮箱:ccta_bgs@126.com
电话:010-85229649 010-85229419 传真:010-85229649 2010 版权所有 ©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