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市场原料 | 统计集群 | 纺纱织造 | 品牌推荐 | 人力资源 | 标准与检测 | 非棉与展览 | 节能环保 | 协会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陈大鹏:创新而行,攀登服装强国之巅

  “迎着困难和压力,创新而行。”感悟“承压负重”的2019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以关键词“迎难而行”来总结行业这一年。他进一步阐释说,面对宏观层面的“三期叠加”,消费市场层面的低迷不振、信心不足和结构性改变,以及产业层面的巨大变革,中国服装业发挥了市场化主导型产业的特点与优势,迎着压力,不断创新而行。

  总体来看,中国服装业正处于“战略重构”和“变革发展”的进程之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市场化、持续化的创新变革,保持了基本平稳发展。展望未来,中国服装人需以创新之心,坚韧之志,勇攀高峰,必将登上强国之巅。

  调整变革期, 行业迎政策、技术、需求利好

  据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行业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规上企业服装产量同比-0.83%,略有下降;内销方面,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6%,穿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1%;出口方面,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4.52%;投资方面,服装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同比-0.5%;效益方面,营业收入同比-0.21%,利润总额同比-3.39%,利润率为5.24%,比上年同期回落0.17个百分点。

  透过现象找寻本质。对此,陈大鹏指出,行业经济运行数据正是行业内在调整变革的外在体现。

  他分析说,2019年中国服装业经历了三大考验——消费端的结构性变革、商业连接的变革、数字科技引发的制造协同变革;也迎来三大利好——政策利好、技术红利、需求潜力。行走在机遇与挑战之中,中国服装业不断调整、转型、升级,承压负重,迎难而行。

  在需求端,消费增速放缓的背后,是消费市场从产品到生产方式、从品牌到价值主张的结构性变化,行业供给侧面临着结构性调整的考验。

  在商业端,消费交互方式、消费链接入口、消费商业逻辑都在发生巨变,如何调整步伐顺应新商业变革,成为考验。

  在制造端,数字技术引发生产要素、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变革,行业的协同制造正在发生从供应链经济走向网状经济的重塑,企业组织结构向内在的柔性和外在的协同改变,行业如何适应这一系列的变革,成为考验。

  压力与动力相互转换,机遇与挑战相生相伴。中国服装业经历了三重考验的同时,也迎来三方面利好。

  政策利好方面,国家宏观层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此外,“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也都为产业发展带来政策利好。陈大鹏表示,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科技、时尚、绿色”的新定位、新认知愈发深入人心。

  科技红利方面,数字技术给产业发展带来全新动能与重大机遇,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加速进化,促使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产业互联,带来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塑和改造,将为产业转型升级、破解矛盾提供全新的手段。

  需求潜力方面,“面对市场压力,依然要看到中国市场巨大的空间和潜力。需求结构性变化的背后就是巨大的空间。”陈大鹏认为,市场分层、城镇化发展、娱乐经济、跨境电商、时尚环保、时尚健康、时尚科技、文化自信、国潮回归等关键词下,巨大的市场需求将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利好。

  协会工作,以价值服务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桥梁与纽带,作为行业人的“组织”,中国服装协会在行业变革深度调整期更添责任与使命。“技术进步、产业集群、制造升级、产业链协同。”陈大鹏在回顾协会一年来工作时表示,2019年,中国服装协会围绕产业的新定位,聚焦产业新变化,以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的方向,从四个方面开展了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服务工作,推动中国服装业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推动行业技术进步。该项工作是中国服装协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陈大鹏表示,围绕推进智能制造,中服协通过发挥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平台作用,推动“三衣两裤”全流程自动化技术的行业深化,发布九项智能制造团标,举行中国服装科技发展会议,联合海尔衣联生态平台成立中国服装物联生态联盟,在艺尚小镇创办中国服装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多重举措,推进工业互联网及数字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推进行业柔性化、智能化新制造体系。

  第二,推动产业集群升级。集群化发展,是服装行业的重要特点,也是行业发展基础所在。目前中服协授予的全国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共61个。产业集群总体水平即为产业总体水平,一年来,围绕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中服协从技术进步、人才培养、设计创意、社会责任、对接交流等方面推进升级发展,开展了多项工作。

  第三,推动产业制造升级。制造升级,是产业核心所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中服协成立中国服装优质制造商联盟,通过打造时尚工园,推动整个产业制造范式的提升和商业逻辑的变革,实现“制造+互联网+数字化工具+新的运营模式”的结合。陈大鹏表示,未来,商业本质的回归,对于真正具备优质制造能力的中小企业而言,将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第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一年来,中服协各专委会的大量工作,以及各平台型的活动,均围绕着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产业、国内国际资源的协同与交流合作而展开,并以此推动产业集成创新。

  新征程开启,行业迈入战略重构期和蓄势发展期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0年,是“十三五”是收官之年,是“十四五”的蓄势之年。我们该如何总结行业“十三五”,如何开启强国新征程?

  对此,陈大鹏总结说,在“十三五”期间,中国服装业在技术进步、模式创新、价值回归、发展理念、国际化等方面走在了前列,提升明显,《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规划的纺织强国目标已基本实现。

  他指出,“十三五”以来,行业“两化”深度融合、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产业链的数字技术驱动,在全球产业范围来看均已走在前列;行业企业运营模式不断创新提升,大企业做平台,小而美的企业深化细分市场、快速成长,商业渠道持续创新,大量新物种不断涌现;产业本质全面回归,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注重产品的开发、设计、创意,全面重新审视消费者价值、供应链价值;产业发展价值观发生转变,转向高质量、重文化,务实理性,企业向善,责任发展;产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行业企业通过全球化的布局、并购、运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发展体系。

  可以说,在“十三五”期间,行业发展打开了新局面,迸发出生机与活力。展望2020年,陈大鹏认为,行业要向强国冲刺,加快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仍需直面差距与不足,仍需在动能转换、基础能力、软实力、发展理念等方面持续发力。

  首先,实现动能转换。中国服装业必须着眼于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大变革,以数字化作为全新生产要素,拉动从企业到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制造体系,推进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制造方式的全面升级。

  第二,基础能力补短板。围绕精益管理、精益制造、设计创意、艺术审美、商品企划、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能力还需补足,全面提升,夯实基础,为行业走向中高端发展提供内在支撑。

  第三,紧抓新生代消费。以95后为主要群体的消费新生代,现已占据全球人口的近40%,他们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价值观正左右着未来消费的趋势走向。行业企业要将新生代消费者的体验、参与、创造融入企业新价值体系中。

  第四,提升行业软实力。软实力是衡量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产业的灵魂和产业真正强大的高度所在。服装行业软实力的两个重要纬度是文化创造和责任发展。文化创造,从产品到产业,从时尚话语权到文化自信,是产业价值创造力的支撑。责任发展,从人本责任到市场责任到环境责任,以及人文情怀,是关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受尊重的强国的重要路径和体现。

  第五,转变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转向依靠内生动力带动增长的发展理念,提升核心的创新能力、价值制造、价值创造能力,专注、深耕一定是产业基业常青、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特别是围绕产业链集成协同、集成创新,构建网状经济、数字经济、云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下的产业新理念。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站在新年的起点,陈大鹏认为,行业当前正处于产业战略重构期和蓄势发展期,而要实现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跃迁,犹如攀登珠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奋进中发展,在变革中新生,素来是中国服装人的追求与作为。新一年,新征程行将开启,陈大鹏寄语行业人说:“我们现在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行业百年未有之大机遇,我们完全有理由对行业充满信心,提升数字化能力,持续务实创新,拥抱新消费,我们的发展空间巨大。大企业做强做好做善,小企业做美做专做特,以创新之心,坚韧之志,我们一定能登上强国之巅。”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本网最新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京ICP备14037240号-1 公安备案号:110105020399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二环朝阳门北大街18号7层 邮编:100027 邮箱:ccta_bgs@126.com
电话:010-85229649 010-85229419 传真:010-85229649 2010 版权所有 ©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